一、大型工业CT操作流程
检测需求确认
收集客户检测需求信息,包括样品物理特征(尺寸、材质、重量等)和具体分析要求,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是否满足客户需求。客户填写检测委托单,双方签字确认。
CT扫描
样品准备:接收样品后,确认信息与委托单一致。根据样品尺寸、材质和检测需求设计检测工艺,确定装夹方式和扫描参数。
参数设置:设置射线源参数(管电压、电流、焦点大小等)、探测器参数(投影幅数、积分时间等)、机械几何位置(焦距、物距等)和扫描方式(螺旋扫描、扩展扫描等)。
扫描操作:启动扫描程序,设备采集投影数据。扫描过程中实时监控状态,确保数据采集正常。
数据重建
对采集的投影数据进行预处理(去噪、校正伪影等),使用重建软件进行反投影计算,获取样品三维体数据。重建参数包括像素矩阵大小、伪影减少、噪声去除等。
数据分析
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特定分析,如结构缺陷测量、孔隙率分析、失效分析、数模比对等。分析时间根据需求复杂程度而定。
结果数据确认
将分析结果发送给客户确认,确保数据呈现形式和分析内容符合需求。
出具检测报告
客户确认结果后,出具检测报告。报告信息需能溯源到原始记录和检测委托单。
二、安全规范
辐射防护措施
距离防护:操作时与设备保持安全距离,减少辐射暴露。
屏蔽防护:使用铅、铅玻璃等屏蔽材料,设备墙体和入口处防护门需具备足够屏蔽能力。
设施防护:确保设备辐射安全性能符合标准,如X线管壳、遮光筒、滤过板等。
个人防护:操作人员穿戴铅围裙、铅帽、铅眼镜等防护用品。
监控与警示:设置监视装置观察检测室内情况,设备入口处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,配备声光警示装置。
通风设施:配备机械通风设施,确保每小时换气次数达标,排除有害气体。
安全管理制度
分区管理:将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,控制区在射线束开启时禁止人员进入,监督区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。
门机联锁装置:确保门关闭后X射线装置才能作业,门打开时立即停止照射。
紧急停机按钮:控制台、工件门口等位置安装紧急停机按钮,确保紧急情况下能立即停止照射。
个人剂量监测:操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,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监测,建立个人剂量档案。
职业健康检查: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,定期进行体检,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。
设备维护与检查
日常维护:定期检查设备辐射防护设施,包括防护门、门机联锁装置、紧急停止开关等,填写维护记录表。
定期检测: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辐射环境年度监测,出具监测报告并存档。
故障处理:设备出现故障时,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或设备生产厂家进行维修,填写故障和维修记录。
操作人员培训
资质要求:操作人员需持有射线检测专业证书和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。
培训内容:包括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、工业CT安全操作规程、辐射事故应急处置等。
复训要求:定期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复训,确保证书在有效期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