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纳米CT机(微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仪)是一种融合微纳米级焦点X射线源与高精度探测系统的先进成像设备,其核心突破在于将传统CT的分辨率提升至微米至纳米量级,成为材料科学、生物医学、地质考古等领域微观结构解析的关键工具。其通过发射微纳米级焦点(直径通常小于1微米)的X射线束穿透样品,利用探测器接收不同角度的透射信号,结合计算机断层重建算法生成三维图像。
微纳米CT机的操作流程:
一、操作前准备
环境检查:
确认设备运行环境符合要求:温度(通常20-25°C)、湿度(40-60%)、无振动、无强电磁干扰。
确保设备(特别是X射线源和探测器)处于稳定状态(预热)。
样品准备:
尺寸与重量:确认样品尺寸和重量在设备样品台的承载范围内。
固定:使用合适的夹具(如双面胶、泡沫、专用样品夹)将样品牢固、稳定地固定在样品台上。样品必须在扫描过程中保持绝对静止,任何微小移动都会导致图像模糊。
清洁:确保样品表面干净,无灰尘、油污等。
安全性:确认样品无放射性、无强腐蚀性、无挥发性(或已密封),不会损坏设备或危害操作人员。
个人防护:
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(如铅围裙、铅眼镜,根据设备辐射水平要求)。
确认扫描室门已关闭,安全联锁装置有效。
二、样品装载与定位
打开扫描室:按照规程打开设备防护门或舱盖。
安装样品台:将装有样品的样品台小心地安装到旋转台(转台)上,并确保安装到位、锁紧。
关闭扫描室:仔细关闭并锁好防护门/舱盖。
三、软件启动与系统初始化
启动控制软件:打开计算机,启动设备专用的CT控制与重建软件(如Zeiss Scout-and-Scan,Bruker CTVox,Nikon CT Pro等)。
系统连接:软件启动后,检查是否成功连接到X射线源、探测器、旋转台等硬件。
系统预热/稳定(如需要):部分设备可能需要短暂的预热或稳定时间。
四、扫描参数设置与预览
X射线源设置:
电压(kV):根据样品的材质和厚度选择。高密度/厚样品需要更高电压。
电流(μA):影响X射线强度和图像信噪比。与电压共同决定功率。
焦点尺寸:选择微焦点或纳米焦点,影响分辨率。
探测器设置:
积分时间/曝光时间:影响图像亮度和信噪比。时间越长,信噪比越好,但扫描时间也越长。
分辨率模式:选择探测器的像素binning模式(如1x1,2x2),直接影响图像分辨率和视野(FOV)。
扫描几何设置:
放大倍数:通过调整样品到X射线源(SOD)和样品到探测器(SDD)的距离来控制。放大倍数=SDD/SOD。更高的放大倍数带来更高分辨率,但视野更小。
扫描角度范围:通常为180°或360°。360°可获得更完整的数据,减少伪影。
投影数(Projections):采集的二维图像数量。数量越多,重建质量越高,但扫描时间越长(通常500-3000张)。
预览(Preview/Live View):
启动低剂量的实时成像模式。
观察样品在探测器上的位置和亮度。
调整样品位置:通过软件控制的XYZ平移台,将样品的感兴趣区域(ROI)精确移动到旋转中心(轴心)。
调整焦点位置:确保样品位于X射线束的中心,并处于最佳焦平面。
优化对比度:微调kV、μA、曝光时间,使图像灰度分布合理(避免过曝或欠曝)。
五、正式扫描
确认参数:再次检查所有扫描参数是否正确。
启动扫描:点击“开始扫描”或类似按钮。
监控过程:在扫描过程中,观察软件界面,监控扫描进度、X射线源和探测器状态。严禁打开扫描室门。
扫描完成:扫描结束后,软件通常会提示。X射线源自动关闭。
六、图像重建
选择重建算法:通常使用滤波反投影(FBP)算法。对于低剂量或稀疏数据,可选择迭代重建算法。
设置重建参数:
重建体大小:决定三维体数据的分辨率(体素大小)。
滤波器:选择适当的卷积核(如汉宁、汉明滤波器)以优化图像质量,减少伪影。
中心位置校正(可选):如果轴心未完q对准,可进行微调。
开始重建:启动重建程序。重建时间取决于数据量和计算机性能,可能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。
查看结果:重建完成后,加载三维数据,在软件中查看横断面、冠状面、矢状面图像,检查图像质量(清晰度、伪影、噪声)。
七、后处理与分析
图像处理:
降噪:应用高斯滤波、中值滤波等去除噪声。
增强:调整窗宽窗位,优化对比度。
分割:使用阈值、区域生长等方法将不同相(如孔隙、基体、夹杂物)分离出来。
三维可视化:对分割后的数据进行三维渲染,生成直观的立体图像。
定量分析:
测量体积、表面积、孔隙率、孔径分布、壁厚、裂纹长度等。
进行颗粒分析(粒径、形状)。
数据导出:将重建的体数据、分析结果、图像或视频导出为所需格式(DICOM,TIFF,STL,CSV等)。
八、结束操作
卸载样品:扫描室门打开后,小心取下样品和样品台。
清理:清理样品台,保持设备清洁。
关闭软件与设备:按规程关闭控制软件和设备电源(如果需要)。
记录:详细记录本次实验的参数、样品信息、操作人员和结果,形成实验日志。